close


昨天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培養槽內的人工基質 供圖 北航
“月宮一號”中種植多種農作物 攝 法制晚報記者 林暉
  “月宮一號”今清艙完畢 收穫種植農作物 部分做樣本分析 部分送給北航師生——
  來嘗嘗“月宮”種的胡蘿蔔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張麗) 今天上午,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瞭解到,“月宮一號”的3名志願者出艙後進行的為期10天的無人實驗,今天清艙完畢,其內部種植的植物獲得“大豐收”,部分被送往實驗室進行數據分析,部分則送給學校師生品嘗。接下來,“月宮一號”將對現有3個艙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,另外再建一個植物艙,最快將於明年上半年建成。 
    清艙

  20個人忙了10多小時
  今天上午,“月宮一號”總設計師、首席科學家、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告訴記者,“月宮一號”內部種植的植物於今天上午全部清艙完畢。
  據介紹,參與“月宮一號”清艙的人員是以劉紅帶頭的整個研究團隊的工作人員。清艙時,研究員直接把艙門打開,不需要穿無菌服便可直接進去。先把裡面的植物收穫出來,再把培養槽端出來,20名工作人員忙了10多個小時,才把艙內的植物清理完畢。
  劉紅介紹說,清艙時大家各自都有“分工”,按照各自研究領域來分配清理區域。隨後研究員會將清理的作物進行取樣、標識、稱重和送往實驗室。
  收穫   外形雖一樣 味道更濃一些
  據瞭解,“月宮一號”中共種植5種糧食作物(小麥、大豆、花生、油莎豆、玉米),15種蔬菜作物(胡蘿蔔、豇豆、四季豆、茼蒿、莧菜等),1種水果(草莓)。
  “但這些不全是給人吃的”,劉紅介紹,這些植物分為生產型和存儲實驗型,前者專供志願者食用,後者如玉米和花生是不能吃的,只能用來做實驗。“從外形看你是看不出什麼特別的,跟平時買到的一樣,但口感不一樣,味道也更濃一些。”劉紅說。
  “收穫的毛豆、四季豆、胡蘿蔔等,一部分送給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了。”劉紅笑著說,大家對我們的研究都很支持,並對艙內的作物味道感到好奇,“送給他們嘗嘗嘛!”
  而用作實驗的玉米和花生也收穫不少,“收穫了10多個玉米棒子和2斤左右的花生。”劉紅介紹,這些果實也被送往實驗室進行樣品數據分析。
  劉紅說,艙內不能吃的作物,研究人員會進行相關處理。比如,植物的秸稈和根部將做成類土壤基質,用來為以後的實驗栽培植物。
  計劃  消毒封艙 明年再建一個植物艙
  據介紹,目前,“月宮一號”艙內植物全部清理完畢,但艙內的植物培養設備、動物飼養設備和廢水處理等設備還留在艙里,端午節後,劉紅團隊會對“月宮一號”進行消毒和封艙。
  “整個團隊忙了一百多天,大家都累了,這不趁著端午節好好休息下。”劉紅說,因為實驗的設備都還在艙內,所以端午節後我們會用雙氧水把整個艙內擦拭一遍進行消毒,然後就把艙封起來了,不准人員進入。
  接下來,就是分析樣品的數據,進行實驗的研究。劉紅研究團隊還要再建一個植物艙,並結合一期實驗中發現的問題,還要對現有3個艙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。
  據她介紹,再建一個植物艙光是硬件的花費,預計就要1500萬。初步計劃,今年下半年先把新建植物艙的大結構弄出來,如果資金到位的話,最快明年上半年能建成。文/記者 張麗
  資料
  “月宮一號”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,是一種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。它是一個密閉艙室系統,用於開展月球基地生命保障系統的地基試驗研究。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13djfj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